職涯飛行札記 #4|第一場線下活動來了 - 醫療職涯沙龍!轉職軟體工程師/PM心態分享

報名醫療職涯沙龍 + 新導師上線 + 轉職軟體工程師/PM的分享

2025年9月19日
5 分鐘
大大帶我飛 - 職涯飛行札記

本期重點
🎉 第一場線下活動來了!醫療職涯沙龍超早鳥票開賣!
✨ 新導師 Alive 上線,教你如何成為 Staff+ Eng
👨‍💻 哲維分享轉職軟體工程師的深度思考與職涯建議
🚀 Una 分享如何準備轉職軟體產品經理的實用建議
第一場線下活動

大家敲碗很久的線下活動終於來啦!我們的第一場沙龍將在 10/25 (周六) 14:00–17:00 舉行!

醫療職涯沙龍|外商職能 × 升遷路徑 × 國際競爭力

醫療職涯沙龍|外商職能 × 升遷路徑 × 國際競爭力

這場沙龍邀請跨國藥廠總監 Ted,分享他的職涯故事,並帶大家一起了解:

  • 外商醫療的常見職能與升遷路徑
  • 從分公司走向全球總部的關鍵能力
  • 如何在體制內被看見,打造國際舞台競爭力

除了分享,我們也規劃了很多時間來做 Q&A、分組討論和交流時段,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互動以及拓展人脈


新導師上線

這週又有新導師加入我們的平台!他們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能夠為大家提供專業的職涯指導。

Alive Kuo

Alive Kuo

5.0

(1)

RD Manager at VIVOTEK 📍 Taiwan

十多年軟體工程經驗,聚焦 Web/API/AI/Context/DX/Tech Leadership,長期擔任技術領導角色,以行動力跟文件賦能團隊

十多年軟體工程經驗,自認為走在 Staff+ Engineer 的道路上。 希望透過自身經驗跟能力幫助更多想以技術貢獻能力而非透過人員管理晉升的工程師們, 相信透過技術也能發揮領導力改變自我,啟發團隊,改進產品,進而影響世界。 開始工作時接觸了當時還沒有蓬勃發展的前端工程,並有幸進入了瀏覽器開發團隊,體驗到外商開放文化的同時,並在那裡藉由自身洞察能力以前端工程師的角色重塑系統架構受到大部分系統...

專長領域:
AI Ready • API First • Context Engineering • Technical Leadership • Web Development

導師文章分享

轉職軟體工程師的深度思考:給還在讀書或剛畢業同學的提醒

我們的導師哲維分享他對轉職軟體工程師的深度思考,以及給還在讀書或剛畢業同學的實用建議。

張哲維

張哲維

5.0

(3)

Manager, Staff Engineer at Uber

查看 張哲維 導師檔案 →

關於「轉職軟體工程」的討論,我自己也接過一些相關的諮詢。不過回想大學時期,其實我也懷疑過:

「科技日新月異,永遠都有學不完的東西。這真的是一個好的職涯選擇嗎?」

只覺得「不討厭、也不算太難」,就一路走到了現在。或許這份迷惘,也是許多台灣大學生共同的心境。

整理三點給還在讀書或剛畢業同學的提醒:

1️⃣ 你不會無聊,但需要你去尋找

軟體存在於各行各業中,所以基本上你能用軟體解決任何你有興趣的問題。領域也非常的多,喜歡數據研究性質的,剛好對應現現正興起的AI;喜歡創造性思考的,有許多直接影響用戶的產品(不見得是前端)、與商業上的問題;喜歡深研技術問題的,那有數不完的雲服務與架構。

儘管是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場景,會有不同的解法、不一樣的取捨,你也能擔任不同的角色。也因為選項過多,沒有單一路線,就像是一個很大的技能樹,需要你花時間探索。探索就會有機會成本,但希望會是個有趣的過程。

2️⃣ 需要順著「產業趨勢」走,但不需焦慮FOMO

這裡的趨勢並不是所謂正紅的東西(Vibe Coding即為反例),而是業界普遍對於人才的需求 (例如系統設計、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反方來思考,必須知道哪些職能與技術即將被淘汰,然後有意識的遠離(例如SDET與Mobile),才不會把路走窄。這也意味著你不會在同一個職缺做到退休。不用焦慮要學的東西很多,只要培養快速學習的能力,你會發現新東西其實都萬變不離其宗。

3️⃣ 專業技能是基礎,人際和商業能力讓你走更遠

軟體工程師是個很看重個人能力的職業,非常考驗你的邏輯思考與反應。但當你越資深,越需要和人溝通(People Skill)與理解商業運作(Business Skill)。雖然前期應專注於技術精進,但別排斥學習這兩項關鍵能力,它們是未來突破瓶頸的關鍵。


如何準備轉做軟體產品經理?從「有感」開始

Una 大大分享她在 1on1 coffee chat 諮詢中,對於想轉做軟體產品經理的朋友們的實用建議。

Una Chen

Una Chen

5.0

(11)

Senior Product Manager at klook

查看 Una Chen 導師檔案 →

最近在 1on1 coffee chat 諮詢裡,常常有人問我:

「如果我想轉做軟體產品經理,可以怎麼準備?」

我通常會先反問一句:

👉 那你最近最「有感」的工具或 app 是什麼?

理解框架、看書、刷題當然都很有幫助,但如果沒有一個你真的有感的產品或產業,是很難深入的,唯有在日常使用、體驗的過程中,你才會開始累積觀察:這個產品好在哪裡?哪裡讓你卡卡?如果換作你來做,你會希望它長成什麼樣子?

我常常把自己做的產品叫做「寶寶」。需要花心力去陪伴、去理解,才會知道它真正需要什麼。如果對它完全無感,要去想像它的未來,甚至替它設計功能,其實就很難。

所以,與其焦慮該準備什麼,不如先去找到一個你願意在乎的產品。從在乎開始,才有辦法走得更深 🌱


可預約導師精選
看完這期內容,如果你也想有人陪你聊聊職涯上的挑戰,這裡有幾位導師目前還有空檔。也很歡迎你到平台上逛逛,找到那位最適合陪你一起飛的導師。
Annie Wang

Annie Wang

5.0

(2)

Principle Product Manager at Crypto.com 📍 Hong Kong

闖蕩亞洲的PM,從金融跨科技,從行銷轉戰產品,在新創及跨國公司打滾,職涯輔導6年以上

嗨,我是Annie:) 土生土長從台灣前進海外生活已經超過7年,目前在香港的軟體科技業擔任Principle Product Manager,擔任產品經理邁入第12個年頭,過去也曾在中國信託、LINE台灣分公司任職。 大學時期學習傳播專業的我,雙主修了企業管理,不僅打開了我的行銷之路,更從此帶我走向了跨領域跨職能跨地區的旅程。在奧美廣告實習後,畢業後的我加入金融業中國信託做行銷企劃,但為了尋求...

專長領域:
Career Coaching • Product Management • Project Management • 履歷健檢 • 模擬面試 • 海外工作 • 職涯轉換 • 轉職外商
方怡婷

方怡婷

5.0

(4)

Department Manager at TSMC 📍 Taiwan

美國/英國微軟、台灣Appier、台積電、數位發展部。資料、AI應用與平台,組織領導

目前在台積電帶領團隊開發內部產品,利用AI/ML 輔助商業決策與提升工作效率。過去在Bing做搜尋引擎、MLOps、 SwiftKey做資料科學、在Azure與Appier帶領團隊分別開發電腦視覺、機器學習和資料平台產品。熟悉軟體開發、資料應用、AI/ML 演算法、建立產品開發團隊和組織領導。 2021年第一次在台灣工作,觀察到台灣公司經營、管理與團隊建立文化與過去在美國的經驗有明顯差異,便開始...

專長領域:
AI • Backend • Career Growth • Data Analysis •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Leadership • Machine Learning • Management • Team Building
湯六

湯六

5.0

(1)

UX Team Lead at 牧羊人集團暨汪喵星球 📍 Taiwan

擅長設計複雜資料以及 B2B2C 多重利益關係人的電商 SaaS 系統,協助商家開店

不知道你在上班時也有一個疑問?「我怎樣才算是一個成熟的 Producr Designer ?」,以下是我認為初中階 level 往資深 level 走一定會遇到的狀況,也是我能分享給大家的經驗。 適合對象:產品設計師 2-5 年 ▊從技術到視野的轉換 1. 很多初學者只會做 design system、畫漂亮的介面,但不會看需求、不會讀懂情境。 2. 學習如何從需求與現況出發,抓到設計方向,...

專長領域:
Product Design • Team Building • UI/UX Design

想要更多導師選擇?
瀏覽所有導師

訂閱職涯飛行札記

系統會發送確認信,點擊確認之後才會開始收到電子報!